刚刚过去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嘉宾提到最多的是两个字——“短剧”。
作为网络视频行业最权威的盛会,近几年来,各互联网大佬对短剧的态度逐渐从不理解、不看好,变成了如今的重视。
这背后,是一组直白、严峻的数字: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微短剧用户规模迅速增长,应用使用时长已经追平即时通讯。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6.62亿人,使用率高达59.7%。
而在Questmobile的数据中,截止2025年1月,红果免费短剧APP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1.66亿,几乎与长视频网站持平,同比增长349%;河马剧场App月活超3700万,同比增长414.9%。
图源:QuestMobile
在互联网存量竞争时代,短剧的“爆炸式”增长,足以让所有人瞩目。
面对短剧的来势汹汹,各大厂均迅速调整策略。爱奇艺开始大力推进“长+短”的内容策略;腾讯视频、芒果TV、B站继续精品短剧布局;视频行业之外,百度、七猫、澎湃新闻等公司,也纷纷高调宣布入场。
短剧,已经成了互联网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爱奇艺的决心
爱奇艺做短剧的决心,并不是一时兴起。
爱奇艺荧光之夜2025微短剧盛典上,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回忆,微短剧还以单片付费模式(IAP)为主流时,爱奇艺反应慢了一些。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模式下,单部剧最高要花费100-200元,市场可能没有那么大。
而到了2024年,微短剧免费模式(IAA)占据主流。基于爱奇艺在长视频领域积累的大量会员基数,以及培养的用户付费习惯,以会员模式进入微短剧赛道,则能成为他们的底气。
于是,2024年9月底,爱奇艺正式宣布推出微剧场、短剧场,并将短剧纳入爱奇艺VIP会员权益中。
但彼时,爱奇艺并没有快速上线作品。直到11月,团队想清楚了商业模式、发展路径,用户产品上线和后台功能性管理工具基本成熟,才开始批量上线短剧内容。
市场的反馈很迅速。微剧频道上线后,在爱奇艺移动端一跃成为第三大频道,仅次于长剧、电影频道,超越了综艺、动漫、儿童、纪录片。在爱奇艺极速版App上(未来会改名爱奇艺微短剧)已排在第二位,时长是电影的三倍多,且还在高速增长。
这或许说明,在长视频平台会员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短剧有能力成为其第二曲线。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1月,在线视频平台月播放量10万次以上的短剧数量已达1113部,较2024年同期提升79.8%。
图源:QuestMobile
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龚宇再次提到要亲自入场做微短剧,因为观众真的喜欢看,比如最近很火的短剧《家里家外》。“虽然有点太直接了,但是真的好看,吸引人、打动人。”
而在其他平台传出“砍集数”传言后,龚宇也明确提到,长剧不但集数要短,单集时长也要短。
“广电总局公示的电视剧项目,从最高峰的时候每部剧45集,已经逐渐降低到去年平均每部28集左右。另外,单集时长也要降低,从45分钟到30分钟,到20分钟、15分钟、10分钟,内容需要怎样的表达,剧集就用多长时间去呈现,从用户的角度让大家看不烦,一部剧集40集或者30集,不是硬性规定,观众的需求就是要短。”
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
娱理工作室在此前的报道中提到,爱奇艺大力发展短剧业务,并不意味着要“弃长从短”,和短剧平台竞争,而是作为内容品类的补充,给会员、用户更多的选择。没时间看长剧的会员,也可以在爱奇艺看短剧。
长视频争版权、争顶流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在当下的互联网环境中,要抢的是碎片时间。
鹅芒B: 发挥“长板”
腾讯视频、芒果TV和B站,坚持的则是短剧精品化策略。
2024年,腾讯视频精品短剧票房总体超4亿,有15部精品短分账票房破千万。2月的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上,腾讯在线视频副总裁王娟提到,要把剧集预算的 10%至 20%投入横屏短剧开发。
“在剧集预算方面,我们会更精准且市场化。过往项目投资和开发中,有 10%至 20%的预算比例属低效投入,此部分会果断优化,减少对低效作品的投资。优化节省的预算,将用于横屏短剧开发。”
对于竖屏短剧,腾讯视频则希望用精品横屏短剧的经验,去打造精品竖屏短剧,以此巩固过去两年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2025年年初,腾讯视频也首次为竖屏短剧开放了限时激励政策。
对精品短剧布局最早的芒果TV,仍坚持着“大芒”“风芒”两大体系。
其中,“大芒计划”搭建的是微短剧精品矩阵。作为首个推动微短剧上星的平台,“大芒计划”的优质短剧可以登陆湖南卫视播出,并开辟“网络会员+电视剧场”的商业模式。而风芒App,则负责搭建“以微剧微综微新闻为主的新一代短视频平台”。
此前,娱理工作室曾报道过,芒果TV的精品横屏短剧,对标的并不是火热的竖屏短剧,而是基于观众对注水长剧的疲态而产生的,一种内容冲击更强、叙事节奏更快的内容产品,和竖屏短剧不在一个赛道。要对标的,其实是横屏长剧。其片单中的《还珠格格》衍生短剧,《执笔》作者续作《姜颂》,的确实现了长剧的“未播先火”效应。
2024年开始规划精品短剧业务的B站,则决定在2025年加大投入。
第二届上海微短剧大会上,B站短剧业务负责人文与非提到,B站将发布短剧“曦光计划”,计划投入千万量级预算,打造专属于B站风格的精品短剧。
通过项目评估的项目,将会由B站的制作人团队与影视机构共同推进筹备。B站可承担项目筹备成本,最高出资比例100%。单项目投资规模在50万-300万之间,特殊重点项目不设上限。针对B站的用户风格,曦光计划”更关注现实主义,喜剧,校园等题材的短剧。
商业模式上,2024年,B站已通过充电模式引入了超过 2 万部微短剧,与超400个版权方达成合作。用户可通过包月充电或全集购买,观看付费短剧内容。2025年年初,B站还上线了小程序,补充了免费模式(IAA)微短剧的业务场景。
可以发现,三家平台的精品短剧策略,都围绕着平台优势展开。对他们来说,短剧的玩法或许不是用“短板”打“长板”,而是用新形式加固“长板”。
非视频平台的加入
很多非视频平台,也早就盯上了短剧这块“蛋糕”。
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百度百家号内容运营负责人于轲上来便说:“大家可能都有一个疑问,百度怎么也下场做短剧了?”
在微短剧赛道,这家老牌互联网公司虽然是个新人,但这一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超6.79亿月活的百度App,除了搜索,还在内容消费渗透率上保持15%的增速。而微短剧,恰恰天然承载着搜索+内容消费的双重性。
于轲提到,2024年,短剧已经成为百度App视频品类第一大内容,有超过1400个短剧账号、300家短剧机构入驻,为百度直接带来了4000万增量。
为了抓住巨大的流量,2025年,百度也效仿视频平台,计划全年投资制作出品超300部精品微短剧,并投入上亿级别预算和超百亿流量资源,扶持微短剧创作。
除了最基础的分账,还会与优质项目进行50%的联合出品,最优质项目可以达到100%。
4月中旬,百度还将推出一个一站式内容创作平台,支持所有人从创意到故事、到剧本、到分镜、到视频的一站式的生成。从灵感到一部作品,大概一个小时就能快速完成。
百度App内短剧榜
继1月上线短剧频道后,澎湃新闻又在3月发布精品微短剧“百剧共创”品牌项目,宣布将联合华策影视等7家合作伙伴,设立6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池,投入价值1亿元的宣传资源,在三年内孵化100部题材多样、精良制作的微短剧。
在东西文娱的报道中,澎湃新闻副总编辑黄杨提到,澎湃从2024年9月就开始推进短剧频道上线,并在1月完成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相关增项。
他们对短剧频道的构想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发挥媒体优势,加大微短剧领域的报道策划、政策解读、剧评、产业分析,另一方面引入、联合制作精品短剧。
澎湃新闻短剧频道
3月,七猫也宣布将于3月底设立上海短剧新公司,并推出“七猫短剧App”。
2025年,他们将基于其小说版权优势,投入1.5亿元用于微短剧创作,并搭建自有微短剧编剧及编审团队,启动“剧本征集计划”,设立数百万奖金池,吸引优秀创作者把七猫热门小说孵化成优质剧本。
连美团都搭上了短剧的“快车”。
2024年12月下旬,美团推出了AI短剧版年度报告。用户可在男频、女频下,分别选择“职场”“豪门”“仙侠”三大赛道。传统的数据,变成了总裁口中的“咯噔文学”。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12月16日-28日,美团APP日活跃用户规模提升明显,峰值达2.04亿。
图源:QuestMobile
可以发现,到了2025年,短剧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内容,而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池。除了传统的内容玩法,同样可以充当引流、营销的工具。参与的玩家越多,玩法就越多。
虽然短剧成了互联网的“兵家必争之地”,但观众也不是盲目的。作为一档情绪消费类产品,在短剧的游戏中,得观众者才能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