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小米车祸警示:智驾是助手,不是司机

  来源:大象新闻  命是自己的,方向盘得自己握。  “小米SU7高速车祸致3死”事件提醒所有驾驶者,智驾虽然方便,但安全意识应该永远高于一切。

  来源:大象新闻

  命是自己的,方向盘得自己握。

  “小米SU7高速车祸致3死”事件提醒所有驾驶者,智驾虽然方便,但安全意识应该永远高于一切。

  据正在新闻报道,3月29日,武汉某高校学生罗某和同学李某,及另一所学校朋友霍某,驾驶一辆小米SU7,前往安徽池州参加某岗位的事业编制考试。晚上10点多,车辆行驶在安徽铜陵德上高速。10点27分,罗某开启智驾模式。10点44分,在路过枞阳至祁门路段时,车辆与高速水泥护栏发生碰撞、起火。罗某、李某当场死亡,霍某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罗某的母亲张洁回忆,女儿曾多次夸赞智驾“方便、安全”,甚至拿出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反驳她的担忧。她曾苦口婆心地劝告:“技术还不完善,别太相信,自己开才放心。”可21岁的罗某,正值青春年华,满怀对科技的信任,最终却用生命为这份迷信付出了代价。任何时候,对一种事物盲目崇拜,都是不可取的。

小米车祸警示:智驾是助手,不是司机

  事故细节令人唏嘘:车辆以116公里/小时高速行驶,NOA系统检测到障碍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然而,接管后仅两秒,车便撞上护栏,火光吞噬一切。两秒,能做什么?踩刹车都嫌仓促,更何况在生死攸关时做出冷静判断?悲剧的根源,不全在技术,更在人心。

  智能驾驶,被车企誉为“未来之光”,小米SU7的NOA系统更是其2024年10月交付时的宣传亮点。诚然,科技是趋势,智驾的潜力不容否认。但现阶段,它仍是辅助工具,而非全能的“自动驾驶”。小米用户手册明确写道:“智能驾驶功能为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需始终保持对车辆的控制”“系统无法替代人类判断,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可惜,手册写得再细,普通人又有多少会逐字钻研?

小米车祸警示:智驾是助手,不是司机

  这场悲剧令人痛心,但不能因此一棍子打死智驾。科技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智能驾驶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安全与便利,而非制造悲剧。问题在于,技术尚未成熟,规则尚未完善,而车企的营销却往往放大“智能”的诱惑,让驾驶者误以为可以彻底解放双手。这样的误导,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责任的缺失。车企别再用“智能驾驶”这种模糊的噱头误导消费者,改为“高级辅助驾驶”更贴近现实。同时,交付车辆时应强制要求驾驶者接受培训,明确智驾的局限性,让每位用户明白:它只是助手,不是司机。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先进的科技,也无法取代人的判断。谨慎的司机连定速巡航都小心使用,迷信智驾的人却敢拿安全当筹码。解放双手可以,但绝不能解放责任。

小米车祸警示:智驾是助手,不是司机

  生命不是汽车的OTA系统,没有更新迭代的机会,也无法回滚重来。智驾的未来值得期待,但前提是它必须以安全为底线。

  真正的智能,不是取代人的警觉,而是放大人的智慧。

点击进入专题:

小米SU7高速上碰撞爆燃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gcd.cn/14286.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