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美方近期向伊朗发出秘密信函,提议重启核问题谈判。但令华盛顿意外的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直接回绝:“美国连自己签署的协议都能撕毁,这样的国家毫无信用可言!”
特朗普的面子被下,立即对伊朗发出轰炸警告,还要对伊朗的产品征收“二级关税”。
特朗普明告伊朗,伊核协议必须在两个月内达成。
与此同时,五角大楼不仅延长”杜鲁门”号航母部署期限,更派遣”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直扑中东。
同时将7架单价高达24亿美元的B-2隐身轰炸机部署至迪戈加西亚基地,美军在印度洋方向的打击集群已具备单次投送280吨弹药的能力。
迪戈加西亚基地到南亚的距离有2000公里,到伊朗沿海的距离大概有4500公里,正好处于B-2轰炸机作战半径之内,却巧妙避开了伊朗现役弹道导弹2000公里的射程极限。
从军事部署来看,美军显然做了精心算计,既要保持战略威慑力,又要确保自身基地安全。
但对于伊朗而言,即便美军出动部分具有对地打击能力的战斗机进行轰炸,也并不能对其构成致命威胁。
因为伊朗的大多数重要军事设施,特别是核设施,都被深埋地下,一般的炸弹很难摧毁这些目标。
所以伊朗并不服软,据悉,一名伊朗高级军官表示:伊朗已经做好了对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发起远程空袭的准备。
如果这是真的,那就意味着美国空军的战略核轰基地将遭到打击。
据分析,伊朗可能已掌握射程突破5000公里的新型导弹技术。
考虑到安全因素,伊朗不太可能将其远程导弹系统直接部署在靠近海岸线的地方,而更有可能隐藏在内陆的“地下导弹城”中,依托地形掩护进行攻击。
这意味着,伊朗的导弹可能已在5000公里外锁定了迪戈加西亚岛。不仅如此,如果是无人机进行打击,情况也相差无几。
因此,伊朗的声明不仅是对美国的警告,即迪戈加西亚基地的轰炸机群已经被瞄准。
甚至,有伊朗的高级指挥官声称,如果白宫胆敢下令开火,那么即便战场迁至墨西哥湾,伊朗也绝不会退缩。
伊朗底气能这么足,是因为手里攥着两张底牌。
1.伊朗手握3000枚各型弹道导弹。
近日,伊朗公布了其所谓的新“导弹城”的视频。从视频中,我们能分析出,这座“导弹城”配备有“伊马德”“哈吉·卡西姆”“力量H”“城堡破坏者”和“帕韦”导弹。
据美智库预测伊朗弹道导弹库存已突破3000枚大关。这个数量级意味着什么?去年春季对以色列的导弹突袭中,德黑兰一口气投射了120枚弹道导弹。若换算成饱和攻击,足够让中东任何防空系统过载崩溃。
更危险的是,这些导弹正朝着”核常兼备”方向进化——当射程2000公里的”力量-H”遇上浓缩铀,中东战略天平或将永久倾斜。
伊朗军工的智慧在于扬长避短。面对五代机断代的空军短板,他们选择把导弹玩到极致。从波斯湾沿岸的地下发射井到霍尔木兹海峡的水下预置平台,革命卫队用”导弹游击战”思维重构了区域威慑体系。
此前曝光的南部沿海导弹基地,距国际油轮航道仅咫尺之遥;新亮相的”导弹城”距以色列直线距离不超过1500公里,这些都不是随意选址,而是经过精密计算的战略支点。
2. 伊朗有中俄做后盾。
在军事上,伊朗必要时可以寻求俄罗斯的军事支持。
S-400防空系统、”缟玛瑙”超音速反舰导弹等尖端装备的输入,正在快速补强伊朗的防空反导短板。
可以说,俄罗斯的军工输血,正在让伊朗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升级至2.0版本。
若美伊爆发冲突,俄制战机极可能迅速入驻伊朗空军基地,届时波斯湾上空将上演苏-35与F-35的第五代机对决。
在经济上,尽管遭受”史上最严制裁”,伊朗石油日出口量仍维持在150万桶以上,其中超70%流向亚太市场。中伊签订的25年全面合作协议,更在能源、基建、科技等领域筑起防波堤,让美国的经济封锁出现巨大缺口。
美军并非没有破局之策。迪戈加西亚岛的B-2轰炸机群确实具备”踹门”能力,隐身突防+钻地弹的组合理论上能摧毁地下工事。
但五角大楼的沙盘推演总会卡在同一个难题:如何应对3000枚导弹的报复性齐射?
去年拦截战已经证明,即便90%拦截成功率,漏网的10%就足以让以色列电网瘫痪半个月。如今伊朗将导弹分散部署在200多个地下设施,想要彻底清除无异于天方夜谭。
现在美军也是进退为难,打吧,俄罗斯的军援和中国的经济支持可不是摆设;不打吧,伊朗天天在霍尔木兹海峡秀肌肉。最近连胡塞武装都开始用伊朗技术玩反舰弹道导弹了,这明摆着就是在给美国上眼药。
要说伊朗这招”导弹威慑”战略确实高明,没航母就搞岸基反舰导弹,没制空权就建地下导弹长城。
现在又整出个”导弹城”概念,摆明了告诉全世界:我虽然造不出隐形战机,但能把整个国家变成移动军火库。这种非对称作战思维,倒是给第三世界国家上了生动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