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2024年年报,展现了该行坚持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数字化转型的多项成果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黄凤清
4月14日晚间,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银行,601169.SH)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在转型浪潮中,北京银行交出了一份量质齐升、韧性十足的“成绩单”。
从数据上来看,截至2024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4.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61%;不良贷款率1.31%,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8.7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实现归母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0.81%,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
一连串稳健的数据,是北京银行坚持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数字化转型最为直观的成果展示。
据了解,北京银行坚持“伴您一生的银行”使命,聚焦细分赛道、增量市场打造“五大特色银行”矩阵。同时,创新打造“数字京行”战略体系,强化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研究运用,驱动发展模式深刻重塑。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银行在2022年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数字化转型成效达到同业领先水平。如今3年已过,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4月15日,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在该行2024年年报业绩发布会上透露,北京银行数字化转型1.0阶段圆满收官,数字化转型成效集中体现为“三个全方位升级”。一是技术能力全方位升级;二是业务模式全方位升级,智慧决策水平、产品竞争力、拓客活客能力、双客体验、数字化风控能力等均大幅提升;三是组织形态全方位升级。
“2025年,北京银行正式进入全面数字化经营阶段。全行将继续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按照‘数字化经营、价值创造、营商环境优化、AI优先’的原则,统筹好2025年度重大项目建设。” 霍学文称。
资产规模站上4万亿,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北京银行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均衡稳健发展。
据年报披露,截至2024年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4.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 12.61%,规模站上4万亿元新台阶;负债总额3.8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94%; 吸收存款本金2.4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8.34%;发放贷款及垫款本金总额2.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65%。
从该行的贷款投向上来看,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642.79亿元,同比增长40.52%;绿色贷款余额(人行新标准口径)2103.50亿元,同比增长43.11%;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106.14亿元,同比增长28.30%。上述三项增速均显著高于全行整体贷款增速。可以看出,北京银行通过聚焦重点领域加大金融供给,推动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2024年,该行各年度末不良贷款率依次为1.57%、1.44%、1.43%、1.32%、1.31%,呈连续下降态势。
资产质量向好,离不开北京银行在风险管控方面的一系列举措。
据悉,2024年,北京银行深入开展“风险管理提升年”及“合规文化建设年”活动,以授信“三查”专题整治行动为契机,带动全行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机制、人才队伍、合规文化等实现全方位提升。一方面,深化授信审批体制改革,完成首批124名专职审批人聘任,设立科技金融授信审批委员会,打造行业专家集体审议新模式。另一方面,加强重点领域全口径业务统筹监测管控,强化重点行业常态化风险排查。此外,加快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新风系统二期建设取得阶段性里程碑成果,“冒烟指数”3.0全面升级,智慧风控体系持续迭代升级,风险识别、预警能力显著提升。
营收盈利保持稳健,
零售转型成效凸显
在资产规模稳健增长、资产质量持续向好的同时,北京银行实现经营管理提质增效。
年报显示,2024年,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归母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0.81%;归母扣非净利润259.09亿元,同比增长1.96%。
营收主要构成中,实现利息净收入519.10亿元,同比增长3.10%;非利息净收入180.07亿元,同比增长10.06%。
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行业背景下,2024年北京银行净息差为1.47%,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降幅显著低于2023年。据悉,该行从2024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3个季度净息差保持稳定。
非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则主要来自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贡献。其中,投资收益为135.02亿元,同比增长18.80%;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7.12亿元,同比增长14.47%。据北京银行透露,该行根据政策导向和市场动向,优化投资布局,灵活配置债券、基金、资管产品等,并有效管控久期和利率风险,实现了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有效提升。
而从业务上来看,北京银行公司、零售、金融市场“三足鼎立”,三大业务条线均衡稳健发展。
其中,零售银行业务方面,北京银行坚定不移推进零售业务转型战略,以数字化转型为统领和引擎,推动零售转型不断产出新价值。截至2024年末,AUM达到1.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25%;储蓄存款7388.39亿元,较年初增长19.99%,实现行内占比与市场份额双提升;个贷余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026.15亿元;全行零售客户达到3070万户,较年初增162.7万户,其中贵宾客户突破110万户,增速19%。全年零售营业收入实现249.41亿元,同比增长2.26%。
打造“五大特色银行”,
开辟差异化发展路径
差异化、特色化,是北京银行始终坚持的发展导向,同时也是北京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该行董事长霍学文在年报致辞中表示,“面对同质化竞争带来的‘内卷’冲击,我们主动升维突破,洞察人口结构变化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趋势、新机遇,积极创造市场、创造产品、创造品牌、创造服务、创造价值,推动‘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创造’,努力成为一家不一样、有特色、想得起、记得住、用得上、受尊敬的银行。”
如何才能“不一样”?打造“五大特色银行”,便是北京银行开辟的差异化发展路径。
“五大特色银行”,分别是“儿童友好型银行”“伴您一生的银行”“专精特新第一行”“成就人才梦想的银行”“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
当前,AI正在深刻重塑百行千业,北京银行亦把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布局AI+金融应用体系放在了重要位置。据了解,北京银行坚持“All in AI”理念,升级建设“京智大脑”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研发百亿级参数“京智”大模型,打造京翼大模型服务(MaaS)平台、京骑AI智能体(AI Agent)应用平台、AIB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实现DeepSeek全系列模型本地化部署,构建“大模型+通用机器学习模型”一体双擎驱动的技术体系。
霍学文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称,AI驱动让北京银行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效能、价值创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北京银行在AI应用方面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动AI与“123456”战略布局深度融合,让人工智能成为北京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夯实AI基础能力,加强前沿AI技术引入;三是深化AI赋能应用,重点打造“人+机器”的协同办公模式、“超自动化”的业务处理模式、“数字员工”的双客服务模式、“低代码”的辅助开发模式“四种模式”;四是筑牢AI人才根基,让每个员工都成为AI的受益者、践行者、推广者。
市值与品牌价值“双提升”,
投资价值受到认可
可以说,北京银行2024年的“成绩单”亮点满满。作为头部城商行,北京银行的业绩及投资价值亦深受研究机构与资本市场的认可。
光大证券在北京银行2024年年报点评中指出,北京银行深耕首都,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贷款占比高。截至2024年末,营收连续5个季度录得同比正增,盈利水平保持稳健。PB估值处于较低水平,截至4月14日股息率为5.3%。稳定的股息回报率有利于吸引保险等长期稳定资金,维持“买入”评级。
平安证券则维持“推荐”评级。其4月15日发布的一份研报称,北京银行自成立以来深耕北京区域,拥有首都经济和政府客户的资源禀赋,存贷款规模位于北京市管金融企业前列。随着存量风险的不断出清,历史包袱的不断抖落叠加经济恢复下的市场需求恢复,预计未来业绩有望持续改善。
二级市场上,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4月15日收盘,北京银行总市值约1285亿元。
此外,2024年,北京银行按一级资本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家大银行排名第51位,较2023年上升两位,连续11年入围全球百强银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以1036.6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85位。
投时关键词:北京银行(601169.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