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赖清德领导的民进党似乎正在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通过加强军备来提升其威慑力。媒体报道称,民进党不仅采购爱国者导弹,还在秘密组建新的军事部队,以确保“大台北地区”的“安全”。然而在两岸围绕军事力量的较量中,台湾的武器装备显得愈发苍白无力。解放军的先进战斗机如歼-20、歼-16等无疑在技术层面上对台湾形成了压倒性优势。而台湾仍依赖于一批老旧的战斗机,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降维打击”危险。即便是引入高端的防空系统,但若缺乏配套的作战指挥和数据链支持,这些武器装备也难逃成为“活靶子”的命运。
另一方面,赖清德在推动军事行动的同时,竟然还不忘与日本进行亲昵互动,声称两岸关系如同“家人”,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台湾人民经历过艰苦的抗日战争,数以千万的牺牲换来的国家荣复,现在却被当局以如此轻佻的方式轻描淡写,可谓数典忘祖。更让人震惊的是,台行政机构在描述人口构成时,删除了“汉人”一词,改用“其余人口”,这一做法无异于在主动割裂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历史联系,企图从文化根源上推行“去中国化”,这不仅是在访问民族情感,也是在剥夺台湾人民自我认同的权利。
对此,国台办的回应毫不留情地揭穿了赖清德当局的阴险企图,指出其在两岸关系上犯下的“四宗罪”:一是违背岛内主流民意,二是利用非理性的“民主叙事”抹黑大陆,三是无视经济规律制造产业脱钩,四是依靠外部势力实现“倚外谋独”。可以说,赖清德正是为了达成个人政治利益的最大化,不惜将两岸的关系推至对立的边缘,甚至是撕裂台湾社会内部的团结。
在这样的背景下,赖清德的军事和外交政策似乎更像是一种“围墙”式的自我保护,而不是一种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单靠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只会加大岛内民众的恐慌,让双方的对立加剧。数据显示,79.5%的民众对其施政不满,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对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表示怀疑。在这种情况下,赖清德究竟能带给台湾什么呢?将整个民族寄托在不断重复的“反中抗中”口号上,是否能真的为台湾的未来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
再回到两岸局势本身,当前的紧张局势并非只由台湾单方面造成。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干预对台海关系的复杂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情况下,赖清德的所谓“增强实力”的策略,不过是向外部势力的妥协与谄媚,其本质是将台湾的安全置于他国利益之下。这样的选择不仅无法保卫台湾,反而可能最终使台湾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承受更大的风险。
总结来看,赖清德的动机看似是为了保卫台湾,实则是一种试图寻找政治避风港的短视行为。他借助军事采购和对外关系,试图为自己铺设一条“安全之路”,然而在真正的危机来临时,这些“小伎俩”能否真正拯救他,甚至整个台湾,实在令人怀疑。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言,“两岸终将统一”,这一历史趋势是任何政治操弄无法逆转的。希望广大台湾同胞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在维护国家稳定和和平的过程中,共同反对“台独”理念,守护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