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上台这两个多月以来,几乎把拜登的外交政策推翻了个遍,可在“遏华”这件事上,却和拜登保持了一致。但在对华“是战是和”的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内部产生了严重分歧。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防长赫格塞思多次强调,美国“不寻求与中国开战”。可在国会听证会上,美国候任空军部长梅恩克却极力鼓吹“对华备战”,理由是中国在南海等地的行动让他觉得解放军有“动武”想法,所以美国得赶紧缩短采购装备时间表,为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准备。
其实,从美国政府一系列举动中,能看出一些端倪。就拿最近美国在军事部署上的动作来说,他们不断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频繁派遣军舰、飞机在南海等海域进行所谓的“自由航行”,还加大了对台军售力度,这些行为无疑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美国还在国际舆论上不断抹黑中国,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试图拉拢盟友一起对中国进行围堵。
另外,美国国内部分政客和利益集团,出于自身政治和经济利益考量,也在不断推动对华强硬政策。军工复合体为了获取更多军事订单和预算,会极力鼓吹外部威胁,其中中国就常被他们当作“假想敌”。还有一些政客为了迎合部分选民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也在中美关系上采取激进态度,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走向。
特朗普(资料图)
从历史经验来看,当一个新兴大国崛起,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变得紧张,这就是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历史上,斯巴达与古雅典、17世纪的英国与荷兰、19世纪末的德国,都陷入了这种陷阱,最终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美国学术界和军事界常常拿这个理论来类比中美关系,暗示中美冲突不可避免,所以美国要“对华备战”。但他们似乎忘了,历史并非只有一种走向。英国将“霸主地位”让给美国,成为美国盟友的过程,就没有经历战争。这背后的原因是美国瓦解了英国的“殖民体系”。如今,美国引以为傲的“美元体系”也开始出现动摇迹象。
美国真要和中国开战,可不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彭博社曾指出,美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对中国依赖程度极高,多达29种关键矿产对中国依赖度超50%,其中15种依赖度达100%。为了摆脱这种依赖,特朗普政府施压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还让五角大楼拿出土地修建矿产精炼设施。但构建起完善的开采体系,美国至少得花几十年时间,而且最先进的开采和精炼技术都在中国,美国就算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最后可能也是一场空。
此前,网络传出特斯拉总裁马斯克将听取五角大楼有关“可能与中国作战制定的军事计划”简报,尽管特朗普第一时间辟谣,可后来马斯克还是与防长海格塞思、参联会主席格雷迪等人进行了面谈,具体内容不得而知。随后特朗普在官宣美国新一代战机“F – 47”战机的简报会上表示,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潜在战争,但如果战争爆发,美国“有能力应对”。不过他并没有说明美国到底做了哪些准备。
特朗普(资料图)
面对美方种种行径,中方态度一直十分明确。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回应,美方官员的言论蓄意煽动意识形态对抗,鼓噪中国威胁。中方奉劝美方,别用霸权逻辑来揣度中国,别拿过时的冷战思维看待中美关系,更别以战略竞争为幌子,行对华遏制、打压之实。
在3月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针对美国国防部长相关言论,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无论是“关税战”“贸易战”,还是“冷战”“热战”,打不得也打不赢。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也表示,美国不得“煽动战争”,应当抛弃“零和博弈”的执念,否则解放军将用更坚定的意志、更强大的能力和更有效的手段,遏制一切威胁的挑衅。
中美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球的和平与稳定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合作共赢才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以及国际社会普遍期待的正确道路。如果美国某些政客执意挑起战争,那必将给两国乃至世界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美国应该认清现实,摒弃错误观念,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中美关系,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