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

巴铁果然被被骗了?停火只是“缓兵之计”,印军已准备好再打一场

首先,莫迪仍将此次行动定性为消除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分子营地”,其次他表示,印军在此次行动中开辟了“一条新路线,一种新标准,一种新常态”。

首先,莫迪仍将此次行动定性为消除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分子营地”,其次他表示,印军在此次行动中开辟了“一条新路线,一种新标准,一种新常态”

巴铁果然被被骗了?停火只是“缓兵之计”,印军已准备好再打一场

【印度总理莫迪首次对印巴冲突发表讲话】

印方再放“狠话”,可能有两重目的

这句话看似有点绕,简单来说,印方并不认为此次停火意味着印方的失败,甚至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对于何时“再打一场”,印方占据了主动

印方如此表态,可能有两个层面的目的:其一,“输人不输阵”,尽管印军在此次行动中表现不佳,但印方却绝不能承认这一事实,因此哪怕单纯是为了“挽回尊严”,也必须要在公开表态中展现“强硬”。

其二,在印方看来,这次停火在某种程度上只是“缓兵之计”,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印军在冲突中的表现,暴露了其军事准备不足的软肋,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尽管印度拥有规模庞大的军备系统,但在高强度冲突中,关键装备(“阵风”战斗机)的战损问题凸显。

巴铁果然被被骗了?停火只是“缓兵之计”,印军已准备好再打一场

展开全文

【美媒公布的印巴“战损对比图”】

这使得印度空军在冲突初期,试图通过大规模空中打击迅速压制巴军,却遭遇巴方精准拦截,直接导致其军事优势被削弱,因此选择停火不仅是出于避免更大损失的考虑,更是为后续整军备战争取时间。

其次,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核心诉求,始终是通过军事施压扭转巴控地区的民心倾向,但实际效果与预期相去甚远。

尽管莫迪政府试图通过“反恐叙事”将冲突正当化,但其单方面军事行动破坏地区稳定是不争的事实,舆论压力使得印方不得不寻求阶段性退却,但克什米尔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停火都只是暂时的,一旦印度认为自身实力恢复或外部环境有利,重启冲突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巴铁果然被被骗了?停火只是“缓兵之计”,印军已准备好再打一场

【出尔反尔算是印军的常规操作了】

相比于巴基斯坦,印方对美国的不满情绪更深

不过相比于对于巴基斯坦方面不加掩饰的威胁,让印方感到更加“恼火”的,可能还要数美国总统特朗普出人意料的举动

就在印方打算宣布印巴停火消息前,美总统特朗普提前“截胡”,公开了这一消息,并表示美方在其中“居功至伟”。

根据多名印度官员透露,对于美方这种行为,印度从高层到民众都感到了不满,认为这抢了莫迪的风头。

印方的“恼怒”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在印方看来,印巴冲突本质上是南亚次大陆的主权争议问题,印度一贯坚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克什米尔争端,反对第三方介入。

特朗普政府未经充分协调就在社交媒体宣布停火协议,实际上架空了印度在谈判中的主导地位,使印度沦为美国外交表演的“配角”。

此外,印方还认为,美国将印巴置于“同等地位”的表述,严重冲击了印度的自我认知。

毕竟印度长期自诩为“南亚地区领导者”,经济规模是巴基斯坦的数倍,政治影响力更不可同日而语。

更关键的是,印度方面担忧国际社会会因此低估其在冲突中的“正当性”,削弱其对克什米尔问题的“道德高地”。

由此看来,莫迪政府原本希望通过此次冲突实现三重目标:强化国内民族主义支持率、重塑印巴力量对比、提升在美印关系中的谈判筹码基本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此次事件实际上暴露了美印同盟关系的本质矛盾:印度希望借助美国达到制衡中国的目的,但又不愿沦为美国的战略附庸;美国则试图利用印度牵制中国,但对印度的独立性缺乏尊重,双方各有各的算盘,产生分歧只能说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特朗普政府的“抢功”行为,其实也是其一贯的外交风格了,印方会对此感到意外,只能说还是太不了解美国。

巴铁果然被被骗了?停火只是“缓兵之计”,印军已准备好再打一场

【特朗普政府“抢功”算是一贯作风】

有了中国做榜样,印度也要关税反制美国

不过在大多数人看来,尽管有着不满情绪,但印方大概率是不会对美方做什么抗议的。

但出人意料的是,就在中美关税战告一段落之后,印方也对美国发起了关税反制,在时间点上如此“巧合”,很难让人不怀疑,印方是否还是那一套“中国行,我也行”的老套路。

不过对于印度这次反制的结果,有观点认为可能难以起到迫使美国让步的效果。

首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远高于印度,例如,中国对美出口涵盖制造业全产业链,美国在诸多领域无法迅速找到替代供应国。

而印度对美贸易以资源型产品(如钢铁)和低附加值制造业为主,其出口结构分散且缺乏不可替代性。

巴铁果然被被骗了?停火只是“缓兵之计”,印军已准备好再打一场

【印方想要迫使美国屈服或难以实现】

美国完全可通过调整供应链、增加从东南亚或非洲的进口来缓解印度反制措施的影响,印度难以复制中国的策略。

可以预见,若美国真想对印度进行反制,手段还是很多的,甚至将不仅限于贸易领域,其在军事合作(如限制欧洲国家对印出售战机)、技术转让等方面均握有关键筹码。

若印度采取关税报复,美国可能在这些领域施加压力,迫使印度在关税战与战略利益之间做出权衡。

相较之下,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已形成高度自主能力,而印度在核心技术上仍高度依赖西方,这种脆弱性使其难以承受长期贸易战的压力。

更重要的是,当前印度的核心关切,还是集中于地缘安全与南亚“主导权”,而非与美国的贸易摩擦。

莫迪政府深知,若因关税战激怒美国,可能会影响其在印太战略中的地位,甚至导致美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向巴基斯坦倾斜。

相比之下,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是全方位战略对抗的一部分,印度却缺乏将经济议题与地缘战略深度绑定的能力,其关税反制更多是外交姿态,而非战略级博弈。

我们甚至可以大胆推断,未来印度更可能在贸易争端中选择妥协,转而通过其他方式寻求与美国的“再平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天羊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qgcd.cn/23898.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